(綜合報導)「那時候就是我慧眼識英雄!」談到福爾摩沙衛星七號主持人朱崇惠,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退休主任張桂祥開口就這麼說。除了考量資歷與專業,性格聰敏慧黠,更是張桂祥當年獨排眾議拔擢朱崇惠接掌福衛七號的主因,「她很聰明,很多事情點到為止,就知道怎麼處理。她不是典型女生,不但善於溝通,很容易跟大家打成一片;也很容易為了專業的事情跟人家吵架,據理力爭!」
老實講,認識朱崇惠超過20年,總覺得她很不好聊,想套她的話問出新聞很難;每次都是問了好幾句,她卻惜字如金的回個1、2句,給人的感覺「很冷」,完全不像張桂祥說的很容易跟大家打成一片。「我們認識這麼久,第一次面對面坐下來聊天。」為了讓她卸下心防,有問必答,這次訪問開場就直接說出她過去給我的印象。
「對啊!你青春正盛的時候,我還是菜鳥。我就想說,哇!這個記者這麼會問問題,菜鳥就會覺得很害怕,趕快躲起來。」「你會覺得我很難問,是因為太空中心對外發言規定,一直不是很清楚。常常說有些限制,可是限制在哪裡,工程師都不清楚。為避免麻煩,對媒體只好敬而遠之。現在當主管,稍微知道那條線在哪裡,以前什麼都不敢說。」
朱崇惠1994年被國科會(科技部前身)選為種子工程師,派赴美國TRW公司接受衛星飛行操作訓練,是我國首批「太空人」,累積資歷已超過20年,從福爾摩沙衛星一號、二號、三號到五號計劃無役不與,但接任福衛七號計劃主持人,卻是朱崇惠首次獨當一面,「要跟作風強悍的美方主管談判,對我確實比較困難,就是邊做邊學!」跟美國不同團隊合作超過20年,也讓她磨練出一身本事。
朱崇惠自認個性內向,但老外卻認為她很sociable(善於交際)。在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合作研製福衛七號過程,朱崇惠更充分展現圓融溝通與據理力爭的性格特質,化解雙方因技術問題歧見可能產生的衝突,讓美方坦然接受「自己有問題」的事實。
例如美方把任務酬載送到太空中心與衛星本體做整合測試時,發現儀器受到電磁干擾,「美國剛開始就用科技強權國家的口吻指責我們,說是我們研製的衛星本體產生干擾,要求我們負責解決。」朱崇惠回想談判過程,「我覺得美方就是要把我們壓過去!這個時候太空中心就必須HOLD住(堅守)專業立場與尊嚴。」既然是技術問題就用技術解決,她帶領團隊用美方設定的測試方法,證實電磁干擾與衛星本體無關。
昔日菜鳥變掌舵者 不畏強權用技術說話
「我覺得他們應該早就知道是自己有問題。」朱崇惠指出,在測試證明我方沒有問題之後,美方才說可能是他們研製的另一個儀器對任務酬載造成干擾。相關儀器送回美國測試,把螺絲換成塑鋼材質,問題果然迎刃而解,證實是他們研製的儀器互相干擾所致。「沒有證據就不能說我們錯,是我在談判過程的堅持。全靠同仁在幕後全力支持,用技術證明我們沒有問題就是沒有問題。」
「福衛一號的時候,我是大菜鳥,到美國受訓採師徒制,美國資深工程師講什麼,我就跟著照做。到了福衛七號,雙方變成合作夥伴。我已經有能力判斷對方技術的對錯,反而是美國合作夥伴不見得像我有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談到從工程師轉化為計劃主持人,朱崇惠說,以前當工程師就是衝衝衝,現在不能只顧著往前衝,尤其是在合約談判或跟人家協調,反而要停下來想想,要有耐心穩住大局。
大學和碩士專攻大氣科學,朱崇惠當年到太空中心應徵,原本打算做衛星氣象資料處理科學家,「我從美國回來,先在母校台灣大學擔任研究助理。聽到太空中心在招人,覺得很炫,跟首席科學家葉永烜面談後,就進來了。」她透露,國科會選派到TRW受訓種子工程師,有個男同事因新婚放棄出國機會,「我是從備選臨時遞補上來的。但我學的是科學,不是工程,很怕考試被當掉。上了幾堂課後,發現我喜歡工程遠超於科學,越學越安心,越來越上手。」
身為第一批「太空人」唯一的女性種子工程師,年紀又相對較輕,在TRW受訓期間備受呵護,「大家都很照顧我,那段時間真的是很美好的經驗。彼此有競爭、也互相扶助。碰到困難,就有大哥會跳出來,大家互相幫忙;但在學習上也有點競爭的感覺,就像在賽跑,每個人都不想跑輸。」被問到這段期間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朱崇惠想了10秒,靦腆的說:「就是那件事情,我在那段時間結婚了。」
和第二梯次派赴TRW受訓種子工程師葉嘉靖在異鄉擦出愛的火花,至今仍被太空中心傳為佳話,兩人不但結為連理,2個「太空寶寶」現在都上大學。當年到底是誰追誰?「當然是他追我,但他都說我對他的放電很強!」朱崇惠笑說,「男女生的互動,就是女生負責放電,男生負責追求。」
2人自此成為台灣衛星發展計劃的最佳拍檔。以福衛七號為例,葉嘉靖就是電力系統和電機整測負責人。連張桂祥都說當初找朱崇惠當計劃主持人,等於是「買1送1」。福衛七號6顆「衛星寶寶」也被喻為2人愛的結晶,目前正在進行任務軌道調整與觀測資料校驗,預定在2021年初各就各位,正式展開全球氣象與太空天氣觀測任務。
朱崇惠是我國衛星發展計劃第1位女性計劃主持人,這讓她備感壓力,「就是青春一去不復返的感覺,再也回不去那種無憂無慮的日子!」我國第1期衛星發展計劃發射福衛一、二、三號,以培養能量為主,每顆衛星都是國外廠商研製,後面有人頂著;第2期計劃發射福衛五、七號,衛星本體由太空中心自行研製,有問題就要自己解決,自己承擔責任。「這段期間剛好又是我們這個年代養兒育女的階段,壓力更大!」
朱崇惠透露,2007至2008年間,第2期計劃執行初期因接連爆發採購爭議,2個衛星計劃相繼胎死腹中,國科會公開表示不排除裁撤太空中心,導致內部人心惶惶,擔心飯碗不保。「那段時間我們夫妻剛好請長假到教會當志工,收假回來,有同事跑來問我們是不是到外面找工作?其實我們從沒想過要離開太空中心啦。」不過她確實想過福衛七號萬一發射失敗怎麼辦?「我是基督徒,成功就迎接成功;失敗就坦然面對。發射任務是火箭公司執行,不是操之在我。這麼想,心裡就坦然了!」
見證台灣從無到有 5個衛星計劃全達成
「每次發射衛星,心臟都要蠻大顆的!」朱崇惠說,1999年福衛一號發射升空第1次經過台灣上空,「我們找最厲害的人按鍵盤下指令傳送訊號跟衛星通聯。可是他過度緊張怎麼KEY都KEY不對。我們就趕快找個路人甲,平常做事大而化之的人下指令,1次就順利搞定。」福衛三號也是一樣,6顆衛星第1次通過台灣上空時,地面站1顆都沒抓到,大家緊張得要命,第2次通過台灣才全部抓到。「我們這次雖有野心要在第1圈就全部抓到福衛七號6顆衛星,但還是無法如願。」「你很在乎的事情,反而做不好!」
福衛七號使用的衛星操控軟體和排程軟體,都是國內自行研發,當6月25日福七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進入發射倒數階段,突然發現發射台地面系統閘門油壓故障決定延後發射,朱崇惠除了立即回報太空中心,心裡最擔心的竟是當時正值美國旅遊旺季,如果延後太久,台灣整測團隊恐怕會沒旅館可住。為何如此老神在在?她說這次獵鷹重型火箭共搭載24顆衛星發射升空,各個衛星研製團隊都在發射場做發射前最後整測,形同太空科技圈華山論劍,而經過20年的磨練,她對台灣團隊展現的高效率和純熟技術,深具信心。
「人家不知道我們已經技術純熟到什麼都可以做,他們還問我們這個怎樣、那個做好了沒?」朱崇惠很自豪,太空中心的技術雖不能跟SpaceX相提並論,但這次跟其他衛星研製團隊「同台演出」,已展現台灣在衛星整測和操控兩個領域比人家強很多。不過朱崇惠也很理性的要外界不要因此對台灣太空科技發展存過度幻想,「很多人總認為我們這行很炫,可以做很偉大的事情。但類似電影《關鍵少數》首度把美國太空人送到地球軌道『非我不可』的情節,通常不會在太空中心發生,我們都是團隊合作,沒有個人英雄主義。」
「大家聽到太空都很好奇、很崇拜,那都是幻想。我年輕時也曾這麼以為!太空中心做的事情通常都很無聊,尤其是自主研發,碰到問題卡住,可能很久都想不出解決辦法,要有做苦功的耐心,真的不要把這個工作想得很炫。」不過「有些人喜歡玩遙控飛機,比起他們,我在太空中心遙控價值好幾億的衛星,更酷更厲害。」她雖自我調侃,這個想法很幼稚,但可以親身參與見證台灣太空科技從零開始,做到5個衛星計劃百分之百成功發射,「我覺得很驕傲」!
台灣太空科技發展雖還停留在練功階段,但朱崇惠認為,只要心態正確,勤練基本功,總有一天可以練成降龍十八掌揚威國際武林。
朱崇惠 51歲 現職:國家太空中心福爾摩沙衛星七號計劃主持人 學歷: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學士 .賓州州立大學大氣科學碩士 家庭:已婚,育有1子1女 經歷: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研究助理 .國科會(科技部前身)派赴美國TRW公司接受衛星飛行操作訓練種子工程師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操作指揮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