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十五日電)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和美國有貿易往來的公司首當其衝。但中國政府也在部分省份進行減負降本的政策試點,2019年預計為浙江全省企業減負超過2,000億元。 5月13日,浙江省正式公佈《浙江省企業減負降本政策(2019年第一批)》,這是2016年以來浙江出台的第五批企業減負降本政策。 浙江杭州的多家上市公司,因外貿出口量較大,被當地政府叫去參加溝通會,共同探討美國加關稅對浙江外貿企業的影響和政府部門的應對之策。 浙江省減輕企業負擔領導小組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凌雲5月13日表示,「我們要調研、核實、測算,這樣的話預計在今年年底之前肯定還會出台第二批政策。」 杭州歐羅拉克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劍衛對記者表示,「以我們公司為例,不僅外貿訂單銳減,內貿訂單量也急劇下降,去年下半年開始內貿訂單銳減50%以上。」「做美國訂單的出口企業,比如說供貨給沃爾瑪、Costco、梅西百貨等大公司的,本來利潤率就只有5%至10%左右,如果關稅加到25%,利潤空間完全沒有了。很多美國客戶的交貨方式不是FOB(Free On Board),即按離岸價進行的交易,而是LDP(landed duty paid),即賣方自負所有風險及費用。我們要把貨物清完關、交完稅之後送到他們倉庫。」李劍衛稱。 李劍衛表示,跟他一樣從事出口生意的同行大多都覺得今年是從業以來最難做的一年,幸好現在對紡織品還沒有加稅。雖然很多外資企業客戶可能會出走到海外,但即使把工廠轉移到東南亞也是產量有限,畢竟中國的紡織產業鏈最齊全。 還有不少外貿公司都表示暫停了美國的訂單。杭州企豐貿易總經理葉軍賢談到:「目前最直接的影響是現在美金匯率漲了,我們換匯後收入高了,短期內效益會增加。我們出口其他國家的業務可能是有短期利益。國內的其他工廠或貿易公司,會加大對歐洲和其他市場的競爭。」 葉軍賢表示,小公司只能跟著客人和方向走,靜觀其變,因為轉型內銷或者開拓其他新的出口市場並不容易。公司出口美國市場的訂單早已處於停滯狀態,廣交會之前的訂單做下來之後,後期的都要重新核價,所以現在只能暫停不做了。
|